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疏梅若雪的博客

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而我们已飞过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沧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本博文章除标明外多为原创 近体诗用《平水韵》,词用《词林正韵》 谢绝转载。

(转帖)比较李煜和纳兰性德之人生悲剧人格境界  

2006-01-02 20:19:26|  分类: 诗词常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比较李煜和纳兰性德之人生悲剧和人格境界
中国历史上,出现过两位才华绝代的人物,一位是南唐后主李煜,另一位是清朝大学士明珠长子纳兰性德。他们那不朽的词篇和独特动人的人格魅力,如暖风下的清池之水,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依洄。
  两位才子,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,一个是身居“华林”的王公子弟,尽管生活经历不同,他们的精神气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。读他们的词,你会感觉到朴素自然中饱含的挚意深情。因为,无论是李煜,还是纳兰性德都极重感情,极讲义气,无论是对兄弟朋友还是对闺中伴侣都是“竭其忠诚,沥其肝胆”。但是,他们的一生无疑是悲剧的一生。李煜毫无治国之才,却担负国家重任,在库藏空竭,国势危殆之时,日常生活仍然穷奢极欲,最终导致国破家亡,被俘三年就客死他乡(而实际上是被赵匡胤以毒药赐死)。纳兰性德本是一位在精神气质上颇似贾宝玉的贵胄公子,身居“华林”而独被“悲凉之雾”。当了康熙的侍卫,却深以为苦,“惴惴有临履之忧”。或许素来“才子佳人俱命薄”,李煜在体验了人生的悲欢之后便被迫以最痛苦的方式结束41岁的生命;而一生都在追求青春与爱情的纳兰性德仅活到31岁,来到世间更是“惊鸿一瞥”。但是,正是他们一生无悔的追求,使他们的人生悲剧显得更为浓重,其人格力量也就更加震撼人心。
  从他们的一生事迹看来,似乎都有一段美好的时光,但随着理想的破灭,两人都陷入了苦闷和悲哀。对于李煜来说,昔日的豪华生活,手足情深、儿女情长,都一去不返,但他不能忘掉,于是,留念之余发出“人生愁恨何能免”、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”的慨叹。环境和身份的剧变,极为深刻的影响了李煜的思想和性格,他悔恨、怨痛、挣扎——内心极其矛盾。但哪里是这时他的内心才产生矛盾呢!走进李煜的时代,南唐小国的声乐酒舞只是对强大外患的一种避缩。其实,从李煜出生那刻起,他的禀赋就注定了他是一个矛盾的人。他好像一团热焰,夹带着天然的才情来到世界。我们从他的词作中很能感受这种热情奔放:他伤春,“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!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!”,他怀友,“离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远还生!”,还有那句“别时容易见时难”更是于无限叹息中透露出无法抑制的悲哀,奏出悲剧式的尾声。我们不得不承认,这个昏庸无能的小皇帝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。他的悲剧命运是由他自己的人格气质注定的。他把情义看的太重了,因而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艺术家,而不可能成为一个政治家、一个优秀的国君。而艺术家往往是这样一种人,他的痛苦比别人更加强烈和深刻,因而他超越这种痛苦的要求也更加急迫。于是,他通过诗词力图表现和解脱这种痛苦——国破家亡,友人离散,欢乐不再,直至深度的苦闷和一种终极关怀。使其所以成为悲剧的是,在这场历史误会中,他非但不能解脱,反而越陷越深——“他的苦闷无休无止”。
  让我们再看看纳兰性德这位贵胄公子吧。如果说李煜一心留恋的不过是昔日豪华富贵温暖欢乐的生活的话,纳兰性德的人格境界似乎就高出一筹了。和李煜一样,他率直,喜欢自由,但与李煜不同的是,他要过的是一种“闲云野鹤”式的生活:“仆亦本狂士,富贵轻鸿毛”,这是李煜所满足的“晚妆初了明肌雪,春殿嫔娥鱼贯列”的生活不可企及的。他爱书,于书中纵横古今,爱朋友之乐,和他的十二上士情谊颇深,还很钟爱他的闺中伴侣。但是他的欢乐非常短暂,结婚才两三年,妻子就早逝了,他们的相恋时光成了他心伴侣。生活是这样的改变人,他感到那时侯他自己也很纯洁无邪,正是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,而后来他便陷进许多烦恼中去了,他的悲剧也由此开始——其实,他的悲剧也是早已注定的,只是这时才显露出来罢了。于是,他把他的痛苦化为一首首哀感顽艳的词篇,用他的纯真歌颂青春和爱情。“辛苦最怜天上月,一昔如环,昔昔都成玦”,明月已化为亡妻的影子。“若似月轮终皎洁,不辞冰雪为卿热”,他希望青春与爱情得到永生。但是,这只是纳兰性德式的爱情,它太理想化了,如一块美玉毫无瑕疵。他的理想虽然纯美,但在现实中显得太脆弱,他的追求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也显得格外艰难。他的思想行为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如此的格格不入,他终于没能得到世人的理解。他一生的经历颇有些像贾宝玉,他的悼亡词就是贾宝玉的《芙蓉女儿诔》。他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悲剧的世界,他的人生观是一种悲剧的人生观。纳兰性德不仅在感情上是矛盾的,在事业上也是矛盾的。他蔑视功名,领了“康熙侍卫”这个肥缺却“惴惴有临履之忧”。结果,他将自己沉溺在了友情与爱情之中,仔细体味其间的欢乐与悲伤。他的痛苦已不再仅仅是他个人的落寞与苦闷,而上升为关于人生终极价值、终极归宿、终极关怀的痛苦,是一种即使得到了金钱、地位、物质享受和家庭温暖等等而仍然弥漫心头的痛苦,是一种说不清、道不明、“剪不断、理还乱”的痛苦。正是这种痛苦,使得纳兰性德是总是沉浸在一逝而不复返的少年时光中,这迫使他无休无止的穷究人生的真谛,追寻生活的意义。实际上,他永远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脱,相反,他不断的把自己投入到更大的痛苦中去。但是, 正是在这种痛苦和超越痛苦的努力中,他体会到了创造的喜悦,自我力量扩张的喜悦,彻悟的喜悦。这也是我认为纳兰性德之人格境界比李煜高出一筹的原因。
  “千红一窟(哭),万艳同杯(悲)”,李后主和纳兰性德一生的追求及为此付出的代价令人荡气回肠。他们的精神世界是那么纯真无邪,又是那么忧虑和孤独,他们对后人的影响太深太深。而人们钦慕他们,欣赏他们,热爱他们,亦足以体现他们人格力量的强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05)| 评论(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